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紡織行業等人力相對密集的傳統行業的發展遭遇挑戰,亟需找到一條可以持續發展的道路。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無疑為紡織行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由傳統的批量生產向更加能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小批量生產和按單生產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機器人代替人工已成大趨勢
工業機器人產業迅速走紅,主要是源于傳統制造業勞動強度較大存在招工難、用工成本高等問題,而新興的信息等產業因為勞動崗位的精細性要求也很難招到人。傳統制造業和新興產業由此對工業機器人產生了龐大的市場需求,用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工將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與此同時,以谷歌、英特爾、微軟等為代表的一批信息技術企業瞄準市場先機,悄然布局機器人研發應用領域,把機器人產業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眾多技術融合發展,成為若干智能化服務平臺的一部分。
工業機器人是一種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跨學科技術于一體的制造業重要的智能裝備。根據世界工業化發達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分析,大規模應用機器人代替人工的領域分三種情況:一是對度要求較高的行業,用機器人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疵品率;二是工作環境對工人健康有害及工作環境較差、勞動強度較大的行業,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完成有損人身健康、重復及強度較大的工作;三是人工成本較高,使用機器人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工業機器人在許多生產領域的使用實踐證明,其在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及經濟效益、改善工人勞動條件等方面起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過去5年,國內機器人銷量增長率達到28%。國內機器人應用的快速提高,也顯示出我國生產制造系統正在經歷轉型升級的過程,由適合于單一品種大批量生產的剛性自動化向多品種小批量的柔性自動化、多品種變批量的綜合自動化方向發展。